近期某心靈成長課程的新聞鬧得沸沸揚揚,涉犯《刑法》加重詐欺罪騙取金額高達4000萬元,受害人超過30人,看似誇張聳動的新聞,卻真實在我們周遭發生,只是想要自我提升獲得身心靈的健康,怎麼換來卻是騙局一場,這樣的事件層出不窮,要如何判斷是詐欺手法?怎樣才算構成詐欺罪?三分鐘帶你快速了解!
什麼是詐欺罪?
不是所有自己覺得被騙的行為都能構成詐欺罪!詐欺罪定義「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,以詐術使人將本人或第三人之物交付者」。這裡要先強調重點關鍵字在於「詐術」,法律上有關於詐欺罪的定義,必須要是犯罪者施先以詐術或傳遞不實的訊息的行為,本來就具有不法意圖,為了讓你信以為真,而造成了財務或是利益的損失,才能夠成詐欺罪,你的損失和詐欺加害人取得的財產要有直接關聯。
簡單來說,親友跟你借錢不還,原本有想要還錢但是周轉不靈而還不出來,就不構成詐欺罪。另外常見的事件,商品拉高價錢販售,在賣家用主觀評價吸引你買,不存在謊稱商品內容的情況下讓你覺得買貴了,也不構成詐欺罪,例如:必買明星商品、專業高級款…等字眼。
這時候你就會問,那哪些案件才屬於詐欺罪?下面分享幾個常見的犯罪類型。
常見詐欺罪案例
要能及時分辨詐欺騙局,先從日常接收反詐騙資訊開始,這裡歸類幾項較常見的手法。
- 偽裝親友:透過電話或通訊軟體,假裝是你的親友,稱急需借錢。或是電話謊稱你的家人遭綁架,要求支付贖金。
- 機構團體:非正派的宗教團體或是非法心靈課程機構等,利用詐騙手法斂財。
- 投資類型:假冒是投資顧問,幫你操作證券股票或是虛擬貨幣,要求你提供資金,進而騙取後封鎖聯絡方式。
- 網路購物:網購賣家在收款後刻意不出貨,或是寄來的商品不是當初訂購的產品,或是標榜成分內容物與廣告不符,誤導買家下訂。
- 中獎簡訊:利用簡訊或信件通你中獎了,誘導你領獎前須先支付保證金或手續費。
- 求職陷阱:假借提供工作機會的名義要求先提供證件或是先支付押金。
除了防範被騙,小心無意間也會變成詐欺共犯,例如新聞中常提到警方埋伏抓車手,就是利用人頭帳戶提領現金,而這些帳戶就來自其他受騙者,可能假借求職徵才網路打字專員名義或是家庭代工,多半是宣稱可以在家兼職,要求提供帳戶,若你上鉤了這時便參與了洗錢的一個環節,也就從受騙者變成幫兇。
遇到詐欺犯怎麼處理?
如果真的遇到詐欺事件,想要討回公道有三個管道可以提告:
1. 到警察局報案
到警局備案做筆錄是最簡單的方式,說明自身有提告的意願,警方在資料整理後會給檢察署進行偵辦,確認被告有犯罪嫌疑後檢察官會起訴,在法院審理與最終判決。警局報案最為簡單,但過程相對最為耗時。
2. 向檢察署提出告訴
直接向檢察署提告會比去警察局報案快一些,但需要自己將被詐欺的事實過程寫成刑事告訴狀,若自己無法完成告訴狀可以請律師書寫,向檢察署提出告訴,再由檢察官進行偵辦,確認被告有犯罪嫌疑後,檢察官起訴,法院會審理與最終判決。
3. 向法院提出自訴
自己寫狀直接向法院提起訴訟流程最快,但是難度也比較高,通常建議委任律師,檢察官不會參與,需要自行提供證據和開庭進行答辯,最後由法院審理與最終判決。
詐欺的代價:刑期與刑責
根據法條,不同的的詐欺犯罪手法會有相對應的刑期和刑責,法官也會依據現實情況斟酌判決,以下表格是不同詐欺罪刑需要坐牢的時間和要付的罰金。
加重詐欺罪(第339-4條) | 處1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,得併科100萬元以下罰金。 |
電腦設備詐欺(第339-3條) | 處7年以下有期徒刑,得併科70萬元以下罰金。 |
普通詐欺罪(刑法第339條) | 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、拘役或科或併科50萬元以下罰金。 |
準詐欺罪(第341條) | 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、拘役或科或併科50萬元以下罰金。 |
自動付款設備詐欺(第339-2條) | 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、拘役或30萬元以下罰金。 |
收費設備詐欺(第339-1條) | 處1年以下有期徒刑、拘役或10萬元以下罰金。 |
看完本篇後有更加了解遇到詐騙該怎麼辦了嗎?貼心提醒您,遇到「好康」要多加留心,審慎思考是真的還是只是詐騙,以免因小失大,造成自身的損失唷!